知識型經濟與大學教育 - 蘇偉文

知識型經濟與大學教育 - 蘇偉文 雅虎財經 2013年7月18日

現代社會已步入知識型經濟,現時許多工種的學歷要求已大幅調高,擁有一個大學本科學位已不再是天之驕子,現在一個本科學位,已差不多是知識型經濟下職場的入場券。現時大學學額多了,大學畢業生增加,自然在職場上的競爭也大了,引來不少人對高學歷高失業這個情況的不滿,其實這個現象在國際間也很普遍,美國早已是大學生滿街走,英國也是差不多,在亞洲的日本、南韓同樣出現了這個現象。

進修一個大學學位並不便宜,同學除了要付上四年的光陰之外,更要承擔沈重的學費、生活費和學習成本,對同學和家長的擔子一點兒都不輕,當他們畢業後無法在職場一展所學,自然產生對社會不滿之情,這個情況在鄰近的經濟體已出現了,香港也開始有這個情形。

為甚麼會有這個狀況出現?不是說知識型經濟需要高學歷的人材?業界其實一直抱怨找不到人,形成這個「大學生太多,但沒有足夠大學生」的吊詭,一個原因是大學課程和社會有脫節的傾向。傳統大學教育以傳授學問、開拓新知識和引領同學思考為目標,在以前精英制的年代,這種做法可以達到預期效果。但在大學教育平民化的今天,沿用以往精英制模式便顯得吃力,當大學畢業生多了,但社會上對大學畢業生的吸收能力有限,精英制的大學畢業生依然有廣大的空間,可是其他畢業的同學便無法學以致用。

德國平治車廠就以自己的方法,來應對這個現象。平治車廠發現大學畢業生配合不了車廠的營運,於是自行培訓畢業生,甚或是在學生還是在學的時期,已為他們提供一年期的實習,目的是以企業資源來填補大學教育的不足,當然,表現優良的同學畢業後會被平治聘用。

大學是歡迎將實習當成學習的一部份,同學在暑期當實習生更是無任歡迎,但說到要將職業導變成課程的一部份,不少教授都會抗拒,覺得大學教育不應該是職業培訓,然而這種思維在國際間已開始改變,未來大學教育會如何發展,值得我們關注。

.END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